所长信箱  |  联系我们  |  English  |  中国科学院
首 页 研究生教育 出版物 信息公开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其它功能 > 专题 > 十八大学习专题
十八大代表周建民:蓝领也能成“大师”
作者: 发布时间:2012-10-12 阅读次数:

“周大师,金牌工人,了不起!”记者到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淮海工业集团采访,一提起十四分厂高级工人技师、量具钳工周建民,工友们不约而同地竖起大拇指。

周建民参加工作30年,解决国家重点高新项目量具“卡脖子”难题50余项,创新成果达1000项,累计创造价值达3000多万元,创造了全省同行业多个“第一”。他主持的降低专用量规制造成本,提高专用量规耐用度获得国家专利,可将专用量规的耐用度提高30倍以上,每年为企业节约制造费用300多万元。

周建民的父亲是个飞行机械师,受父亲影响,在飞机场长大的他,对机械深深地迷恋,当一名好工人,就是他的梦想。1982年,周建民从长治技工学校毕业后,进入企业成为一名学徒工,梦想就从这里起步。

以虎钳为朋,以量规为友。每天清晨,第一个到工房的是周建民,下班后迟迟才肯离去的还是他。他凭着钉子似的钻劲,看书、看图纸、测算,在工具上反复打磨、制作,机声隆隆的大工房成了他奋斗的起点,成长的沃土。星期天,逛书店成了周建民的一大嗜好,一看到有关技术书籍,总是掏出工资“搜刮”回来。一天中午,妻子让他上街买菜,但左等右等不见回来。妻子着急,上街寻找,他正蹲在一个书摊前如饥似渴地看书呢,买菜之事早已忘到九霄云外。

“要给人一碗水,自己必须有一桶水。”周建民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车、铣、镗、磨、刨、数控等不同设备的性能和操作方法,加上自己爱琢磨,为自己的量具专业储备了大量知识。由于勤于学习、刻苦钻研,他总是比别人先行一步、先试一步,练就了一身精湛的技艺,公司量具生产方面有什么技术难题,有什么难啃的项目,只要找到他,难题总会迎刃而解。

量具是产品的“先行官”,量具不过关,要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几乎不可能。精度达到微米级,经常要连续几小时的工作,这样苛刻的工作条件,在大多数人看来是极其枯燥且需极大耐心,对周建民而言,这是一种常态。

多年的实践,周建民探索出一整套量具生产工法“基准转换法”,在全省独树一帜,被公司命名为“周建民操作法”。他创造的“组合专用量具”,以其操作简便、工序少、成本低、工期短、质量高、能重复使用的显著特点和绝对优势申报了国家专利。此后又先后总结出了“三要诀加工法”“反向研磨法”“同一中心打表色表法”“调节式专用量规改进”“大型量规加工工艺改进”等创新成果,提升了专用量规制造水平。

刚刚揭牌运行的 “周建民技能大师工作室”是国家首批、全省唯一一家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,它以攻关、传艺、研发、交流为主题,占地面积1000余平方米,分为成果展示区、学习研讨区、操作实训区三个区域,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、技术攻关、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提供了平台。

通过周建民的言传身教,带出一支包括公司级技能带头人2名、分公司级技能带头人2名、高级工人技师4名在内的高素质团队。在集团公司和全省组织的技能大赛中,他的徒弟均取得了优异成绩,爱徒牛力在全省“振兴杯”技能大赛中一举夺冠。在公司举行的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,连续多年的钳工第一、第二名均被他的徒弟包揽,“周建民效应”不断显现。

(来源:山西日报 记者 李强)

 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本页】
中国科学院   版权所有 © 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  单位邮编:610209 备案号:蜀ICP备05022581号
单位地址:中国四川省成都市双流350信箱 电子邮件:dangban@ioe.ac.cn